后勤资讯

守望端午,一起包粽子

发布者:杨澜发布时间:2017-05-27浏览次数:177

    5月24日13:00-15:00,饮食服务中心在泉山校区五食堂顺利举办第七期第三课堂,本期课堂围绕我国二十四节气——端午节开展。包制粽子前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端午节的来历,及相关文化、饮食习俗。
    文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榜样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食俗 活动中主要由我校烹饪技师刘保国、第二届江苏省徐连片烹饪比赛面点优秀作品获得者申海侠为学生展示粽子的包制方法,并详细讲解技术要领。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本期厨艺课堂还分别建立了微信、QQ交流群,方便大家交流厨艺,展示师大饮食风采,也为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饮食服务中心 于超 供稿)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电话:05168-3536008 Emai:hqjt@jsnu.edu.cn

© 2007-2019 江苏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07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