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资产管理处 吴利瑞 叶大明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利国利民,但要真正落实难度不小。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但距离完成“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应该在国家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济大学自2003年就系统地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后勤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学校日常能耗的大部分支出在后勤系统,而是因为学校有意识地要求后勤系统全面开展节能工作。经过四年多实践,已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措施。
一、领导重视 组织落实 宣传先行
我校自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以来,校领导对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并将重视转化为具体组织制度,专门成立了节能委员会,节能委员会由分管校长任主任,资产处处长任副组长,组成部门包括资产处、基建处、后勤集团、能源中心、校办、党办、宣传部、学生处、研工部、团委。这些部门协调一致极大促进了全校节能工作的开展。同时利用学校专业优势,还成立了由暖通、热能、电信、建筑、材料、环境等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校节能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节能委员会下设能源管理办公室,将原来基建处能源建设、后勤能源收费功能整合在一起,挂靠资产管理处,负责全校能源的建设、运行、收费和节能工作,减少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
学校学工口和宣传部以“节约是美德,节约是智慧,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为主题,在校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1、学校通过媒体网络、主题班会、组织生活、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征文、展览、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节约认同感,增强节约责任感。
2、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周活动:“节水节电周”——针对校园内浪费水电的现象,倡导督促节约用水;“节粮周”——针对校园内浪费粮食的各种现象,倡导督促节约粮食;“绿色环保周”——针对校园内污染环境的各种现象,倡导节约行为,宣传督促保护环境;“节支周”——针对校园内的高消费现象,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我校学生还面向全市大学生发出倡议:建设节约型校园,细处着手,从我做起。
3、举办“节能减排十五讲”系列报告会,邀请学校建筑、环境、汽车、热能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报告会的形式,为同学展示我校在节能减排建设中的专业特色和实际工作成效,让师生更加了解我国能源状况和能源使用情况,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将建设“节约型校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节能减排”理念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宣传和活动,加深了对学校节能建设的理解,各学院及广大机关和后勤职工都积极响应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号召,纷纷开展各项节约降耗活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发挥优势 技术改造 节能显著
学校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加大对相关节能设备、设施的投入,使我校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将创建节约型校园落实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创造了显著的效益。
1、IC卡智控系统:我校各校区的学生宿舍、浴室、开水房都已陆续安装了IC电卡智能系统,在节约用水用电和管理上都发挥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浴室使用智控系统后,彻底杜绝了浪费现象,全年节水40%以上,学生沐浴平均每次只需1.5元,而且提高了周转率,大大地缓解了高峰时的拥挤现象。学生宿舍用电已安装电控的西南11楼和未安装电控的西北5楼比较,西南11楼年人均用电为261度,西南5楼年人均用电为438度,人均节电达68%。
2、中水回用措施:我校实施了中水回用节能项目,对浴室废水通过膜生物技术处理,使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可用于校园景观水体的补充及绿化浇灌等,日处理洗浴废水达300余吨,年节水12万立方,节省水费22.9万元。同时用洗澡废水中的余热加热锅炉冷水,余热回用系统累计已节约能源支出10万余元,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使用新能源:在学生浴室屋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四平路校区集热面积355平方米,通过对太阳能集热,对管道内的冷水加热,每天使20吨水温升稳定在30℃左右。一年光照以250天计,每天可节省燃油87公斤,一年节油21750公斤,节约能源支出10万元,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目前在三个主要校区均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后勤集团学生社区还在一栋老式学生宿舍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使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使用热水洗澡,方便学生。
4、淘汰高耗能设施:我校食堂、浴室等后勤生活设施原都是通过贯穿校园的蒸汽管道供热,耗能高、损耗大、不利计量和管理,现都已改造为天然气、电和其它替代能源;投入两条自动米饭生产流水线,不但解决了各食堂分散加工带来的能耗过大、场地设施浪费等问题,而且米饭质量也得到了有力保证;采购部50吨大冷库改造后采用德国比泽尔水冷压缩机,用电量同比降低80%以上;部分食堂将传统的灶具燃烧器更换为预混旋火式节能环保灶具燃烧器,改造后节约煤气超过30%。饮食中心通过技术改造一年节能就超过100万元,为降低食堂成本,稳定食品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5、清理管网表具。协同有关部门,对学校上水管网进行普查,对违反学校相关制度安接的水管、水斗逐一进行拆除,对老化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全校的年用水量下降了31万立方米。加强管理,将部份闲置并经有关单位确认的表计拆除,年节约了几十万元的空置费。
6、建筑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在学校基本建设中,注重建筑节能新技术的示范作用。在建设综合教学楼采用了蓄冰空调、座椅送风、全热回收、地板送风、自然通风等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对具有包豪斯建筑风格的文远楼进行节能生态改造,采用多项生态技术,该项目已列入建设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在旭日楼改建中,采用了地源热泵加毛细管辐射吊顶的新技术组合;在嘉定校区建设中,重点突出节能和生态建筑技术。
三、管理节能 由易到难 常抓不懈
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我校大力加强节能管理,领导带头,后勤先行,措施有力,责任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公共教学场所节能潜力大。2007年同济物业成立了图书馆节能管理小组,在相关部门和图书馆的指导支持下,对照明灯、景光灯、计算计、空调、电梯、水泵、饮水机等,根据学生流量、开放时间、不同季节、寒暑假等具体情况制定了节能分类管理方案和细则,每一项都责任到人。通过一年的运行收效很大,全年图书馆共节电31万度,用电量同比下降15%。教学楼通过采取张贴节能提示宣传,巡查关电扇和照明,劝说学生相对集中自修,采用高效节能灯管,走廊照明双管改单管等措施,用电量大大下降,四平校区南北教学楼节电10%以上,嘉定校区07与06年比较教室使用量增加25%而用电量基本持平。
2、饮食中心能源实行定额管理。饮食是学校用能大户,2007年学校对饮食中心能耗指标实行了定额补贴,按06年发生数的90%作为定额,节约留用,超额自负。饮食中心加强能耗成本核算,层层分解能耗指标,每个食堂都有专人负责节能监督检查,将能源消耗与奖金分配挂钩,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措施,全年在营业额增长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比06年下降15%,百元营业额能源消耗下降了3个百分点。
3、对大功率用电设备加强管理。学校制定中央空调使用办法,严格督察执行情况,对违规使用者由校办公开曝光。要求物业公司定期对空调进行清洗,可以节约5%的用电量。对各大楼电梯使用也作了规定和限制,原则上三楼以下不停,夜间停用,寒暑假有的大楼缩短开放时间,有的停用。
4、加强巡视督查。建立“校园节能督察队”,这是上海市首个大学生自发开展的校园节能督察工作的组织。“节能督察队”的同学们负责对同济校园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食堂等公共区域的水电、粮食、办公学习用品以及生活物品等各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每日检查,能源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也都聘请专兼职节能督察员巡视检查,督促大家勤俭节约,节省能源,减少浪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长效管理 强化制度 落实责任
1、完善规章制度。从2002年起,学校陆续制定了《同济大学关于水电定额分配及收费管理办法》、《同济大学电力及供水管理暂行办法》、《同济大学空调使用办法》、《同济大学教学楼节能管理办法》、《同济大学图书馆节能管理办法》、《后勤职工节约手册》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达到按章管理,使规范用能长效化。
2、逐步开展适合学校特点的合同能源管理。学校2007年与后勤集团签订的管理服务协议中,已将节能管理纳入考核检查范围,对后勤使用的能源实行定额包干管理,制定出饮食百元营业额的能源消耗指标,以及生均能耗指标定额,将能源定额作为后勤服务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后勤各部门都有专人负责,核定分解指标,分析耗能情况制定节能方案,抓检查落实。今年开始对物业管理的一些公共楼宇节约用电实行目标管理,在同等用电设施前提下要求节能10%。
3、奖惩分明,鼓励节能。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校正逐步完善水电计量系统,做到每栋楼有单独水电计量,有条件的楼宇做到每层楼有分类表计,逐渐向每个单元装置表计。对节能工作由点到面,及时总结,层层推进,落实奖惩机制。学校在总结2007年节能工作中,对物业中心、饮食中心等节能工作成绩显著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按照协议定额节余部分可用于奖励和技术改造等,对超额用能和浪费现象予以批评或公示,形成良性运行激励节能。
我们明白,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核心在于建立良性制度,有奖有罚,以奖为主,最终要落在实处,责任到部门,到个人。我校结合后勤社会化改革,将这一任务分解到后勤系统,做到后勤管理和能源管理相结合,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值得坚持和推广。
(此稿转载自互联网,供集团职工学习之用。如有不妥,请联系我们,立即取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