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林学院 周日琪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形成文化力
文化的力量已逐渐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软动力。只有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高校后勤企业,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的构建也日益成为高校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不等同于“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意谓以员工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流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主要表现为高校后勤企业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则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所产生的“能量”,表现为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对高校后勤企业群体所有成员所产生的认知力、导向力、凝聚力、整合力、推动力、约束力,以及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识别力、辐射力、感染力甚至征服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在校内外的力量体现。一个高校后勤企业,即便是拥有良好的文化元素,也并不等于它就一定拥有良好的文化力。只有高校后勤企业成员能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元素,使高校后勤企业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够促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品位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达成。
面对优质教育的不绝呼声,面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滚滚浪潮,全面参与社会竞争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后勤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资金、市场、人才等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后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也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法则。面对严峻的现实,高校后勤企业必须要在竞争的洗礼和磨炼中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才能够在竞争中稳操胜券,获得支撑高校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般而言,高校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生产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和企业经营力构成,其中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力量正是高校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这是由于高校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品牌个性和特色的运营模式,而这正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的核心内容和重心所在。高校后勤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自身努力、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自身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这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主要凝聚在高校后勤企业所拥有的理念、制度、管理、行为等深厚底蕴之中,能够促进一种良好的服务育人氛围和综合力量的形成。这种能够为高校后勤企业和个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就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文化形式本身,而是在于努力提升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展示高校后勤企业独特形象、凝聚高校后勤企业成员心志、推动高校后勤企业创造性发展的巨大能源。
高校后勤文化力的内核——企业精神
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力的形成,不仅仅表现为高校后勤企业外在环境文化、表层行为文化以及底层制度文化的不断完善,更重要的则是意味着高校后勤企业深层精神文化的凝练、形成和培育。一个誉满社会的名企是靠精神站立的。如果把和谐高校后勤企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优美和谐的环境和完善的硬件设施就是这棵大树的繁枝茂叶,良好的行为文化是树的枝干,全面和规范的制度是树的茎脉,丰富的企业文化是树的深根,而高校后勤企业精神则毋庸置疑是大树的灵魂所在。
高校后勤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整体精神面貌,是高校后勤企业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它构成了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内核,决定着高校后勤企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高校后勤企业的作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这种精神是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积淀,是全体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是高校后勤企业的一种“教育场”,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精、气、神”。它赋予高校后勤企业特有的个性魅力,是高校后勤企业群体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核动力”。一个高校后勤企业如果没有精神,就会变成一个毫无生命的楼房和建筑物的集合。相反,当人们走进一个具有鲜明精神特色的高校后勤企业,一定会处处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这种精神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员工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唤醒、激发员工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强大内驱力,对他们道德与价值观的确立、行为方式的选择、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以及个性社会化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企业精神,说到底就是一种团队精神。高校后勤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展示出强大的内聚力,它能够把高校后勤企业所有成员都团结在这面精神的旗帜下,真正发挥鼓舞士气、凝聚员工力量的作用;它能使群体的每个成员产生一种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服从群体,服从大局;它能使高校后勤企业每个成员都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觉得自己的进退荣辱与群体息息相关,整个群体成员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高校后勤企业精神的凝练和培育——系统设计,整体塑造
如何将高校后勤企业的文化碎片上升为文化的整体并积淀成为文化底蕴,进而锻造成一种独特的高校后勤企业精神,是高校后勤企业走特色办企之路、全力打造高校后勤企业品牌形象的关键。
首先是目标要明确。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开始就明确了建设的目标,不是仅仅做个企业形象的设计,而是进行企业文化的整体重塑。为此,2005年10月我们组织了课题组,进行了长达4个月的系统调查。通过调查,认识到公司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提炼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需要从核心问题入手来进行变革。
其次是要精心提炼精神文化理念。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我们提炼了公司的精神文化理念,包括核心理念、公司定位、使命、愿景、宗旨、价值观以及服务观、经营观、人才观等一系列理念。在提炼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传承性。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必然成为企业精神的底色。吸取精华,扬弃积淀。企业精神必须在优良传统基础上体现历史和未来的结合,传承和创造的结合。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和谐文化,把“和”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
时代性。企业精神不仅能够体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趋势,还反映着社会文化、社会心理和人们的追求与理想,代表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对“和”进行了符合时代和企业经营发展要求的阐释,提出“和合”、“和创”的理念。
引导性。应该提炼和培育既适合当代后勤人经过共同努力可以普遍遵循,又有超前意识、可以对后勤未来发展起引导作用的企业精神。
约束性。企业核心理念应是对企业缺点的矫正或短处的反省,是对不良风气的一种克制。也正是基于公司团队精神的缺乏和对和谐满意后勤的追求,我们将“和”作为核心精神进行提倡。
行业性。企业理念应当包括能够体现主营业务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公认美德。高校后勤企业提供的产品是为高校师生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将公司的使命表述为“创造和谐生活”,公司的宗旨表述为“真诚服务,创造价值”,比较好地将可心理念“和”与公司主营业务结合起来。
简洁性。企业精神宜言简意赅,既要有丰富内涵,又要简明扼要,流利畅达,成为凝聚和鼓舞市民的“口头禅”,成为迅速普及的大众术语,以便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们的核心理念只有一个字——“和”,其内涵表述为——“和立、和处、和爱、和合、和创、和达”;公司使命——“创造和谐生活”,公司愿景——“实现和谐发展”;公司宗旨——“真诚服务,创造价值”,公司价值观——“以人为本,和而不同”。
再次是企业精神理念要与企业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相呼应。新的文化理念提炼出来以后,我们认识到必须要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制定新的企业发展规划,2006年我们制定了公司新一轮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提出了“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品牌求发展”的发展思路;并明确了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举措是高举服务大旗,建设“满意和谐后勤”。具体地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目标,三个强化,六大工程”。一个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两个目标:建设“满意后勤、和谐后勤”,为学校教学和科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创造和谐生活,实现公司和谐发展。三个强化:强化内部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服务质量工程、管理工程、队伍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品牌建设工程。
最后是由内而外,将企业精神理念外化为企业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实现精神理念的落地生根。企业文化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系统,应当注重内外的和谐与一致:制度化。根据新的理念修改完善公司规章制度。行为化。根据新的理念编辑了《员工手册》;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奖励研究成果;开办浙林后勤职工学校;每年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等等。形象化。根据新的理念设计了公司标识系统,新标识体现公司理念。创办了两个品牌服务文化节:“饮食文化节”和“公寓文化节”。编印具有公司特色,展示后勤文化的年画、挂历;编辑、制作公司宣传册、宣传片;在显要位置设计制作公司宣传广告牌等。
高校后勤企业精神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精心的培育、长期的积淀,并与时俱进。这是一个艰难的孕育过程,需要一代人、几代人甚至更多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这种高校后勤企业精神和文化力一旦孕育成熟,将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它将形成高校后勤企业的性格,代表高校后勤企业的气质,提升高校后勤企业的竞争力。
(此稿转载自互联网,供集团职工在线学习。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取消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