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 叶芳
随着高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高校后勤平安校园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校园的平安、稳定是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本需要[1],是高校后勤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创建高校后勤和谐、平安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本文试从哲学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为高校后勤“平安校园”建设工作提供一种观念和思维。
一、内涵论
在探讨高校后勤平安校园建设之前,有必要先探讨一下什么是内涵。内涵(Intension 或 connotation)是指称呼给定的词所包含的意义或特征 ,它经常通过定义来表达。内涵的相对面是外延,两则之间存在着直观的“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内涵越堑,其外延越大。
(一)、什么是“平安”
谈“平安校园”就不得不先讲“平安”两字。“平”是相对于“凸”和“凹”而言,有不倾斜、安定、普通的意思;“安”相对于“乱”、“不知足”而言,有对生活、工作感到满足之意。“平安”两字合起来是没有意外事故的出现,一切都很正常的意思。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对平安二字国家层面的解释,就是君王只要分配财产均衡,国家就安定了。
(二)、什么是“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指的是在校园中及周围出现稳定、和谐的状态。这里的“平安”内涵不应是狭义的、纯粹意义上的“平安”,而应是涵盖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文化和校园建设等各方面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广义的“平安”。[3]它的反面是“不平安”,也正是因为不平安的出现,平安就显得重要了。然而静止是相对的,运用是绝对的。平安也一样,是相对的,是一种状态。当外在事物作用下可能会向反方向发展,出现校园“不平安”、“闹事”等行为。因此,“平安校园”的定位应是预防,尽可能使校园稳定、和谐。
(三)、高校后勤在建设平安校园中的作用
高校后勤工作历来是关系学校稳定的重要要素,后勤保障部门众多,主要有饮食服务、安全保卫、校园物业、商贸交通、学生公寓等。从平安校园建设的层面来讲,高校后勤需要维持校园安全、饮食安全、住宿安全、健康安全、会务接待安全等秩序,涉及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使得高校后勤工作的稳定发展对学校平安校园建设尤为重要。
二、事件论
平安校园是一个问题,讲问题就不得不讲事件,因为问题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的。校园事件由正性事件和负性事件,正性事件对校园发展起促进作用,是校园平安的体现,而负性事件则阻碍校园和谐发展,是校园不平安的体现,也是学校后勤工作的难点、重点。不平安事件、负性事件是高校后勤当前乃至今后需要关注的主题。
校园负性事件很复杂,对其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里我们只从参与人数的角度来分,大致分以下三类。
1.个体事件
是指由于个人主观思想极端、行为偏激对自己或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的事件,反映的是个体的趋势倾向、心理状态,是“校园平安问题”的主要形式。个体事件涉及的范围很广,如学业不顺、身体不适、经济困难等。它的特点在于,一是零星琐碎;二是难以把握;三是多为生活事件。个体事件看是碎事、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要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时个体事件会质变成为群体事件。
2.两人事件
是指双方由于某方面不合,意见相左,而发生冲突,造成对方伤害的事件。这种事件有一定的范围,主要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爱情受挫、朋友误会、师生矛盾。它的波及面不广,但也不能调以轻心,因为两人事件有时会裂变为危机事件。当两人的冲突到达顶部,恶化为危机状态,也可能会使一方受到伤害,特别是高校中。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不相同,引起冲突的可能性就更大。
3.群体事件
群体事件也称公共事件,就是关系学生、校园公共利益的事件,[4]如熄灯、食堂、群架等等,是一种群体事件。群体事件具有五个特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数量多,规模大。从近几年高校群体事件来看,参与人员数量在增加,规模有扩大的趋势;二是波及面广。群体事件不仅影响到学校师生,也影响到社会;三是传播快。许多事件经网络、手机短信等工具,传播到很多高校和地区;四是行为方式激烈;五是形式多样化。群体事件中采取的形式有罢餐、罢课、到公共静坐等等。
三、原因论
原因是事件发生的缘由,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件发生的根本,外因是条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又是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校园不平安的原因有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这两个因素需要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重视和预防的。
(一)、环境因素
1.天气因素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但在实际的发生事件中却很有影响。一般来说,低温下人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好,心情舒畅、情绪高涨,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提高。而阴雨或高温天气时,人会出现胸闷、情绪低落、全身无力,精神波动异常。我国医疗气象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阴雨天气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会使人无精打采。校园的不平安事件高发期集中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梅雨天气,天气阴沉,学生的情绪波动大,容易做出一些违规事情,有关教育者应注意在一时间的防御准备,做好教育工作。
2.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之所。校园中出现异常问题学校有很大原因,主要涉及:一是学校环境欠理想;二是学校管理欠妥当;三是教育方式欠合理。学校环境的好坏对学生影响很大,如何学校整体学习风气不好,必然会影响其他同学,形成“从众”之势。学校管理层面上看,部分高校对校园中存在的显性和隐性安全隐患缺乏重视,不从小事抓起,任由其发展,没有认真思考“量变”发展到一定时期会发生“质变”,等到“小事”铸成“大事”再来处理,恐怕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高校后勤人员必须时刻关注学生心理、行为现象,及早进行预防。
3.社会因素
学生虽然很多时间在校园内,但社会上的价值观一直影响学生,如重视名利、个人英雄主义等。我们看到许多群体事件中有社会人员参与,这说明部分学生与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士撮在一起。这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容易干出一些有损校园平安的事情来。这些不利因素给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个人因素
1.学习因素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未来的工作与发展。然而由于现今就业压力的增加,在学生中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学习无用论”。学习无用论”是指对学习到底对自己有没有用的问题产生模糊,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感到自己苦读十几年书,还不如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赚的钱多,从而导致厌学、逃学;二是“就业压力说”。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就业形势变得格外严峻,这使部分学生对学习迷失了方向,不知从何入手。
2.生活因素
这里的生活因素我们主要探讨“寝室问题”,因为寝室是大学生生活之所,是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一群陌生人一起生活,不得不由自己来认清、把握、解决因生活带来的各种困惑。于是,学生的恶性情绪就在积蓄和沉淀,一旦外部条件成熟,它就可能爆发。[5]
3.心理因素
这其实是指学生的个性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处在一个喜欢张扬个性的时期,不愿意受很多的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但这种无规则意识和青年傲气,很容易出轨,做出一些有为道德的事情。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具有“自卑情结”,有两种原因,一是“穷”,二是“丑”。这两种人心中总有根经,一旦触动这根经脉,就会发生危害事件。
四、方法论
这是一个该怎么做的问题。过去我们对平安校园问题的讨论,往往停留在体制或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对此的论述固然不可少,但缺少一个系统性。校园中的一些不平安、不稳定的解决需要一个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据此我们提出几种思维方法。
1.“三自”法
这里所说的“三自”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现。这个方法的提出是基于从个体角度的思考,而运行则是一个整体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活动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该理论阐述了意识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自我和谐的重要作用。自我的调节、和谐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然而要做到自觉遵守、自我调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犹如参加比赛项目,须经过了解项目、训练和领悟项目、参加项目四个阶段。自我教育是了解项目的过程,是起点,是对不平安事件产生原因的因素、危害情况能主动去了解、分析,并教育自己;自我管理是领悟项目的过程,指的是通过自我教育后,提升到对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管理上,进行自己管理自己,强调自我管理意识;自我实现是参加项目的过程,在对平安校园问题有一定的知晓度后,积聚了一定的量,就会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质变。这三者是系统、是整体、是过程,缺一不可。校园要平安必须从个人做起,时时刻刻注意教育自己,管理自己,在实际处理、参与事件时实现自我。反之,就会失去规则和纪律,做一些缺乏理性的事来。
2.教育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对内心活动有重大的影响。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宣传教育,用先进思想指引学生,用负面事件教育学生,让学生时刻注意遵守法律、规则。“平安校园”的宣传教育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课堂教育、座谈教育、媒介教育等等,形式也有很多,如案例教育、理论教育,内容可以是正性教育和负性教育,然而这些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创新性。平安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宣传教育是重头戏,必须体现一个系统性,涉及面要广。同时“平安校园”建设不应是一个口号,一种形式,一样荣誉,而是一个长久的工作,对平安校园的教育也应是长期的。从网上检索和实际参观发现许多高校宣传教育过于陈旧,流于形式,不符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就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平安校园”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心理法
校园不平安事件很多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因而创设一种适宜的方法来解决或缓解不平安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党委副书记黄建钢教授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一套新型的心理方法——四步心理法 [i]:一是关心;二是关注;三是咨询;四是治疗,这是一个体系。首先是关心,它是一种状态,其层次相对比较浅,但面很广,行使对象涉及老师、同学、社会;其次是关注,比关心更进了一步,针对的是具体问题,行使对象主要是学生宿舍管理自治组织的楼层层长、班级心理委员、学院心理辅导员,因为这三类人经过专门的心理知识培训,相对熟悉如何关注、关注什么;再次是咨询,这个层次是针对问题难以解决时来说的,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治疗是最高层次,是心理问题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借助药物来解决。心理四步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运用时须有配套的危机预警机制和心理档案,结合学生宿舍管理的一般问题和规律,才能更好处理心理问题。
4.调查法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必须发挥学生参与后勤管理途径的多样化,让学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这种形式后勤管理者才能来掌握校园不平安的各个点,从而对针下药,个个击破,使校园安定、和谐。常见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观察法、座谈法、BBS浏览法。问卷法往往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从数据上分析情况,提炼问题,如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学生寝室人际交往调查等;观察法是指通过平常留心学生的行为、事件,动态的掌握学生情况;座谈法是指召集学生进行讨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BBS浏览法是指通过定期对校园BBS论坛进行浏览,总结近一段时间学生关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法,从源头上治理。通过调查法使领导者能全面掌握信息,便于预防、决策,对消除不平安因素极为有益。
5.合力法
合力是由多种力量参与,它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既要发挥部分的作用,也发挥合力的作用,运用部分没有的力量。平安校园建设不是个人的事,需要学生、学校、政府三方通力合作。学生应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不做违法事情。学校后勤是学校平安校园建设的主力军,在管理上,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意识,实施人才管理,注意保护人、教育人、开发人,而不应放任自流;在队伍建设上,一要加强体制建设,建立起党委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制定一整套能有效处理危机事件的预警方案,加大技防,健全校园监空网络。二要完善考核标准,认真开展平安校园建设考核检查,制定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目标,纳入年终干部考评、考查考核、督导机制中,奖惩兑现。[6]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对不道德行为加以惩治,同时树立建立“平安社会”意识,为“平安校园”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